和鍬形蟲蝴蝶一樣,同樣是完全變態昆蟲。一生中要經過卵->幼蟲->蛹->成蟲四個階段。不過獨角仙一代是一年,不像鍬形蟲一代要那麼久

(三)獨角仙的天敵:細菌、螞蟻。

(四)獨角仙的生態:

1.卵:和鍬形蟲類似為白色。且獨角仙會將卵產在腐土、腐木或木屑中。

2.幼蟲:卵孵化後,幼蟲和鍬形蟲類似,不過可以從屁股及體毛上來區分鍬形蟲和獨角仙的幼蟲。獨角仙幼蟲有體毛,且屁股是「一」字型。鍬形蟲幼蟲毛較少,且屁股呈「開口笑」、「l」字型。

食物:腐土中的營養物,爛木頭或木屑中的介質等都是獨角仙的食物。

3.蛹:到了大約4月份,就是獨角仙化蛹的時候了。

牠和鍬形蟲一樣也會做蛹室。蛹期約一至兩個禮拜。

4.羽化:到了5~6月份,是獨角仙羽化的旺季。

食物:水果、樹汁液、腐果。

  壽命:約一個月。

  習性:獨角仙和某些鍬形蟲一樣會趨光,晚上出來活動,白天休息。

所以,在山區的路燈下地面或樹上常可看見獨角仙。

雌、雄差異:雌蟲沒有角。雄蟲有兩隻角,一隻小,一隻超大。

雌、雄蟲在體型上的差異和鍬形蟲一樣,雄蟲較大,雌蟲較小

二、鍬形蟲的生態

(一)名稱由來:

鍬形蟲的名稱是日本人訂定的。日本佔據台灣時,因為見到這種甲蟲雄蟲有兩隻大角,形狀像有叉子的鍬,所以稱為鍬形蟲。

(二)鍬形蟲的一生:

鍬形蟲也是一種完全變態昆蟲。牠的一生也是要經過卵->幼蟲->蛹->成蟲等四個階段。只是牠不像蝴蝶,可以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一代,鍬形蟲完成一代的時間至少要兩年,有的種類甚至要花三年時間才能完成一代。

(三)鍬形蟲的種類:

目前台灣鍬形蟲約有五十多種,且不斷有新的品種被發表出來。在平原或淺山區比較常見的鍬形蟲是扁鍬形蟲及鬼艷鍬形蟲。五十種的鍬形蟲中,有些是白天才出來活動的,稱日行性;有些是晚上才出來活動的,稱夜行性。夜行性的鍬形蟲有趨光的現象。

(四)鍬形蟲的天敵:細菌、螞蟻。

(五)鍬形蟲的各階段生態:

1.卵:母鍬形蟲會將卵產在腐爛木頭或木屑堆中,卵白色、圓形,比蝴蝶的卵大多了。

2.幼蟲:卵孵化後,幼蟲就像白色的「雞母蟲」,頭部有兩隻大剪(顎),可以在木頭內鑽來鑽去。

食物:爛木頭或木屑中的菌絲等介質。

   介質:指的是爛數或木屑中的腐爛物或生長在其間的菇類的絲。

   菌絲:菇類基部的絲狀物。

   幼蟲期:幼蟲期相當長,可超過一年半,一生只蛻皮兩次

3.蛹:經過大約一年半,幼蟲會化蛹,在爛木頭或木屑中,以身體摩擦方式,建立出蛹室,然後在蛹室內等待羽化。以扁鍬形蟲為例,開始化蛹的時間約在2~3月。蛹期約一個月。

4.羽化:到了4月時就有部分扁鍬形蟲會羽化,不過這時羽化的成蟲不會馬上鑽出來。得到5、6月左右,才開始鑽出來吃東西、交配。

雌、雄差異:雄蟲有兩隻大顎,且體型大。

雌蟲的顎小而短,且體型明顯小多了。

壽命:成蟲壽命可達一年。

習性:有些種類是日行性,大多數種類是夜行性。尤其會趨光,

因此在山區路燈下的路旁或樹上,常可見到鍬形蟲。

三、如何復育獨角仙、鍬形蟲

要復育獨角仙及鍬形蟲其實相當容易,可分自然復育和人工復育兩種。

(一)自然復育:

即收集木頭讓木頭自然腐爛,或以木、樹葉、草等製作腐爛堆,然後將在野外收集來的幼蟲放入其中就可以了。不過為了讓成蟲食物來源豐富,最好在繁殖場旁多種植些果樹,尤其是鳳梨、火龍果。

(二)人工復育:

即用大型昆蟲盒,內裝木屑(太空包),約三十公分厚,保持濕而不黏的狀態,再將幼蟲放入就可以了。等到成蟲出來後,再將成蟲配對,放入新的盒子,新盒子內一樣要有三十公分厚的木屑,這樣成蟲才能產卵或躲藏。當然,別忘了將水果放在盒內讓成蟲吃個夠,但為了清潔衛生,水果用蘋果最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漩渦鳴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